我们今天聊一个魔幻的话题。
为啥每隔一段时间,游戏圈就得选出一个“天选之子”,然后全体玩家跟上坟一样,又烧香又磕头,一边流着泪一边喊着“国产的希望”,最后大概率等来一地鸡毛?
这种集体性的行为艺术,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时代情绪。
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它不是商业逻辑,不是市场分析,它是一种近乎玄学的“献祭”。
大家不是在期待一款游戏,而是在期待一个“符号”,一个能证明“我们其实很行”的图腾。
而这种心态,这种悲壮的、不计后果的、甚至有点飞蛾扑火式的期待,让我想起了一个一百多年前的狠人。
谭嗣同。
你没看错,就是那个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的谭嗣同。
一个游戏评论,扯什么晚清历史人物?
因为逻辑是通的。
所有的内容,本质都是情绪生意。而国产游戏圈对“3A大作”的执念,就是一场当代赛博版的“戊戌变法”。
而那些被推上神坛的游戏,就是我们的“谭嗣同”。
1
我们先来定义一下,什么是游戏圈的“谭嗣同”。
它必须具备几个核心特质。
第一,出身“显赫”,但干的事儿却极其“叛逆”。
谭嗣同什么家庭?老爹是湖北巡抚,封疆大吏,正经的体制内顶流。他要是想躺平,当个官二代吃香喝辣,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。但他不,他偏要跟这个腐朽的体制对着干,要变法,要维新,要把桌子给掀了。
你看现在被寄予厚望的那些国产单机游戏,是不是一个路数?
它们背后往往站着的是谁?是腾讯、是网易、是字节这种巨头,是中国游戏产业里最有钱、最有资源、最该“躺在功劳簿上数钱”的既得利益者。它们的舒适区是什么?是做那些经过市场反复验证的、来钱最快的氪金手游。那玩意儿是印钞机,是基本盘,是永远正确的“祖宗之法”。
但它们偏不。
非要去碰那个最烧钱、最不讨资本喜欢、风险最高、最可能吃力不讨好的单机3A。
这不是叛逆是什么?
在一个“充648就能变强”的逻辑已经成为肌肉记忆的市场里,突然有人跟你说,我想给你讲一个好故事,想让你沉浸几十个小时,想让你体验纯粹的快乐。
这本身就是一种革命。
这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银,去挑战整个行业的惯性。这是公子哥放着燕窝鱼翅不吃,非要去啃窝窝头,还想把所有人的菜单都换成窝窝头。
魔幻。
2
第二,承载了整个群体“一步登天”的幻想。
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激动人心?
因为它给当时整个中国的知识分子一个幻想:我们不需要流血,不需要暴力革命,只要光绪皇上圣明,我们这些读书人出出主意,搞搞新政,就能在103天里,把一个病入膏肓的帝国,直接升级成君主立宪的现代化强国。
这是一个“弯道超车”的梦。一个廉价的、速成的、看起来最完美的解决方案。
现在玩家对“国产3A”的期待,是不是一模一样?
我们苦“氪金手游”久矣,我们被“换皮缝合怪”折磨得死去活来,我们看着国外的《荒野大镖客》、《战神》、《艾尔登法环》,那种羡慕嫉妒恨,已经快溢出屏幕了。
我们太需要一个东西来证明自己了。
所以,当一款游戏,它放出了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PV,展现了不输国外的美术,描绘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时,所有人的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。
就是它了!
我们不需要慢慢积累,不需要从像素游戏、独立游戏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。我们可以靠着这款“天选之子”,一波流,直接冲进世界顶尖游戏的牌桌。
让全世界都看看,我们不是只会做手游,我们也能搞出自己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。
这种幻想,强大到可以忽略一切商业规律和工业现实。
(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暴论,大家看个乐呵就行)
玩家们会自发地成为“精神股东”,到处去宣传,去维护,去跟一切质疑者对线。仿佛这款游戏的成败,直接关系到他作为中国玩家的尊严。
这和当年那些奔走呼号的维新派,何其相似?都是将一个群体的荣辱,捆绑在了一个具体的、脆弱的“改革方案”上。
这事儿真的很重要。我是说,这事儿在情绪上,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3.
第三,也是最核心的一点:它们的“失败”甚至比“成功”更有价值。
戊戌变法失败了。彻彻底底。
六君子血洒菜市口,光绪被囚禁,一切新政都被废除。从结果来看,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和笑话。
但真的是这样吗?
谭嗣同在有机会逃走的时候,选择不走。他说:“各国变法,无不从流血而成,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,此国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请自嗣同始。”
这句话翻译过来,就是一股凛然的疯批味儿:
牌桌上没人敢梭哈是吧?行,我来当第一个输光离场的人。我就是要用我的死告诉所有人,这条路虽然走不通,但是有人敢走。我用我的血,给后面的人探探路,也给那些装睡的人提提神。
这就是“献祭”的意义。
他的死,宣告了改良主义路线的彻底破产,把无数还抱着幻想的人彻底打醒。从此,革命思想开始深入人心。他的失败,反而成了更大成功的催化剂。
现在,我们再来看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国产3A。
它们真的能成功吗?讲白了,不就是那点事儿么。
大概率是不能的。
3A游戏是现代工业的王冠,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创意和技术,更是项目管理、工业化管线、人才梯队和资本耐心。这些东西,没有一个是可以速成的。我们跟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,是全方位的。
指望一款游戏,就抹平十几二十年的鸿沟,这是唯心主义。
所以,这些“国产之光”们,从立项的那一刻起,就大概率背负着一个“失败”的宿命。它们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:优化差、BUG多、剧情虎头蛇尾、玩法深度不够……
然后呢?
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失望、嘲讽、和“早就知道不行”的马后炮。
但这就是它们的全部价值吗?
不。
它们的价值,就在于“我来过了”。
它们用几百上千人的团队,用数以亿计的投入,去亲身踩一遍3A开发的每一个坑。它们用自己的“失败”,为整个中国游戏行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,培养了一批真正见过猪跑、也摸过猪肉的人才。
它们用自己的悲壮,向上捅破了国产游戏投资的天花板,告诉资本,这个领域虽然风险大,但值得一试。
它们用自己的话题度,向下普及了“什么是好游戏”的观念,提升了整个玩家群体的审美。
它们就是游戏行业的谭嗣同。
它们的死,是为了让后来者活。
它们的死,是为了让那些还沉浸在“换皮手游”舒适区里的人惊醒:时代变了,有一群傻子,已经扛着炸药包冲上去了。
我们不能再假装看不见。
4.
所以,别再轻易地去“造神”了。
也别在它们真的出现问题时,又轻易地去“毁神”。
对这些游戏多一点平常心。
它们不是什么救世主,也不是什么国产希望。它们只是一群比较有理想、比较头铁的游戏人,在进行一场注定无比艰难的“变法”。他们是先行者,是铺路石,是注定要被写进失败案例里的“炮灰”。
他们是这个浮躁行业里,最值得尊敬的理想主义疯子。
他们可能做不出下一个《巫师3》,但他们的存在,本身就是对这个“万物皆可抽卡”的魔幻时代,最有力的反抗。
他们可能无法活着看到变法成功的那一天。
就像谭嗣同。
但他横刀一笑的时候,一定看见了。
看见了百日维新的失败,也看见了辛亥革命的曙光。
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成败的、属于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。
而我们,作为玩家,能做的,就是当这些“谭嗣同”们慷慨赴死时,给予他们最基本的体面和尊重。
因为他们流的血,最终会浇灌出我们能在未来玩到的,那些真正伟大的游戏。
真的,就是这样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门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